据IFR报告显示,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保持高速增长,销量同比增长31.3%。预计2017年全球机器人规模达232亿美元,而中国市场就占到了27%。到2017年,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将首次超过11万台,市场规模达到42.2亿美元,2020年,国内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到58.9亿美元。
自《中国制造2025》将机器人列为十大重点领域之一,国内机器人产业迎来了蓬勃发展。一些制造企业也已经成功应用工业机器人来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,如美的的黑灯工厂,海尔的智能工厂。整个社会对工业机器人的接纳程度也越来越高,促进了机器人产学研各个层面的发展。各地政府也出台政策对机器人产业进行补贴,如东莞政府每年补贴2亿元推动机器人换人,浙江省对企业购置的工业机器人按购置费的10%进行财政补贴。
这些给国内机器人企业带来了机遇。以新时达、新松、埃斯顿、拓斯达为代表的四家国产机器人厂商发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,其企业平均营收增幅达到了54.75%。其中,新时达营业收入25.8亿元,新松营业收入16.77亿元,埃斯顿和拓斯达营业收入分别为6.65亿元和5.08亿元。
同时,国产工业机器人正逐步获得市场认可。国内厂商攻克了减速机、伺服控制、伺服电机等关键核心零部件领域的部分难题,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的趋势逐渐显现。与此同时,国产工业机器人在市场总销量中的比重稳步提高。如2015年,国产机器人销量为2.2万台,2016年,已上升至3.4万台,今年,这一数字仍可能继续提升。
不可否认,国产机器人企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。
随着中国市场对机器人的需求持续增加,更多国外机器人厂商瞄准了中国市场,如ABB正筹划建立重庆机器人应用中心。安川电机与武进国家高新区二期项目签约,启动建设第三工厂。库卡宣布再次加大对中国的投资,建设中国二期厂房。发那科看好中国广阔的市场前景,在日本建设新工厂,最终打算将月产量扩大到现在近2倍的水平。那志不二越将在2018年之前在中国起用新工厂。
同时,虽然中国机器人厂商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开发方面取得一定进展,但还无法摆脱对国外零部件的依赖,其可靠性及精度仍然无法达到行业领先水平。同时,国内的制造企业虽然会选择部分国产机器人,但其应用场合以上下料、搬运等低端应用为主,在需要复杂操作的场合,仍然选择国外厂商为主。如格力珠海工厂使用ABB机器人用于铂金冲压,广汽本田使用ABB机器人进行喷涂作业等。
我们 认为,虽然国产工业机器人企业取得了一定成绩,但是面对来自世界领先工业机器人厂商的竞争压力,国产工业机器人企业仍需抓住机遇,迎接挑战,坚持自主研发、努力创新,走出一条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崛起之路。
我们公司主营柔性振动盘、柔性供料器、柔性上料工作站、柔性振动盘、柔性生产线、柔性自动上料系统、并联机器人摆盘机、视觉自动分拣设备、非标自动化设备、视觉检测机等业务,厂家直营,支持定制,免费获取全套方案。
本文来源于互联网,我们本着传播知识、有益学习和研究的目的进行的转载,为网友免费提供,并以尽力标明作者与出处,如有著作权人或出版方提出异议,本站将立即删除。如果您对文章转载有任何疑问请告之我们,以便我们及时纠正。
服务区域: 广东 上海 江苏 北京 重庆 浙江 云南 新疆 西藏 天津 台湾 四川 陕西 山西 山东 青海 宁夏 内蒙古 辽宁 江西 吉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河南 河北 海南 贵州 广西 甘肃 福建 安徽